【诚信建设万里行】阳光监管为社会组织注入“信”力量
专栏非法社会组织专项治理
来源:诚信贵州  |  发布时间: 2021-09-28

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、国务院精准扶贫基金会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组织委员会……这些听上去“高大上”的组织,所在领域也很贴近社会热点,但实际上它们未经登记。

近些年,每隔一段时间,民政部就会公布一批山寨社团“黑名单”。这些榜上有名的“李鬼”社团,实际上却都是“披着外套”的“山寨组织”。据统计,截至2018年9月,民政部在中国社会组织网公布了离岸社团、山寨社团名录共1287家,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录共319家。民政部要求加大对“山寨社团”的打击力度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,维护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环境。

社会组织信用信息不透明

您听过“国际一级诗人”称号吗?您收到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破格入会的邀请函吗?2018年3月,由世界汉诗协会等主办的“三峡国际旅游诗会暨第三届当代诗歌邀请展”在湖北宜昌举行。会上,有8人被授予“诗博士”称号,10人获“国际一级诗人”。一时间,“一级诗人”成为热议的焦点,“山寨社团”也被推上“风口浪尖”。

所谓“山寨社团”,是指一些冠以“中国”“世界”等“大帽子”的社团组织,与国内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团名称相近甚至相同。虽然它们名义上是非政府组织,但其以肆意敛财为主的本质,显然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的宗旨相悖。但是,耐人寻味的是早在2016年7月,世界汉诗协会就出现在民政部曝光的第九批“离岸社团”“山寨社团”名单之中。名单曝光后的这两年,世界汉诗协会依旧活跃。

“近年来,社会组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,非法社会组织也呈增长态势。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公益或互益的名义,扛着国家战略旗号,标榜着社会组织身份,尤其伪造国字号甚至是国际性组织的身份,弄虚作假,招摇生事,坑蒙拐骗,侵害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,影响了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,损害了社会组织、公益慈善事业的公信力。”对于社会组织目前存在的问题,社会组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业内人士坦言,社会组织的违法失信现象的频发,往往源于社会组织信用信息不透明、内部制度建设不健全。

标本兼治促规范

今年民政部在社会组织等领域将推动多项工作,包括研究出台慈善信托信息公开办法,进一步规范慈善信托信息公开行为,动员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;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的立法,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法规政策,依法做好社会组织的管理,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;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,积极引导全国性的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,推动社会组织与深度贫困地区进行信息对接等方面内容。

对于非法社会组织的治理,各地民政部门积极行动,对辖区内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做出部署,发布了打击整治通告,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方式,不少地方还公布了在本地活动的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,广泛收集证据线索,并提醒公众防止上当受骗。

今年1月,北京、浙江、山东、深圳等地集中取缔了“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伍军人协会”“深圳市一带一路法律联合会”“全国正义慈善联盟”“中国能源装备协作会”等一批非法社会组织,取得了较好的打击整治效果,极大地震慑了非法社会组织。

民政部去年印发了《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《民政部直管社会组织重大事项报告管理暂行办法》等,将社会组织信用情况置于“阳光监督”之下。《办法》的出台,填补了我国社会组织信用管理制度的空白,增强了信用管理的权威性和精准性,有关制度设计具有创新性、开放性与可操作性。

业内人士表示,打击山寨社团等非法社会组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,既不能毕其功于一役,也不能单靠民政部门,要标本兼治。被人们看作是弥补政府管理缺失、市场不足的“第三部门”的社会组织,要“管”更要“理”。要理顺社会关系,强化政府的有效管理,促进社会组织自治独立,努力让社会组织在阳光监督下,释放新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