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首页  >  诚信文化  >  诚信大家谈
张贵来:诚信行动在乡镇基层
专栏诚信大家谈
来源:信用浮山  |  发布时间: 2021-09-28

诚信行动在乡镇基层


 

“中华文化强调‘言必信,行必果’、‘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’等,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,不论过去还是现在,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征,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。”当前,脱贫攻坚战役已进行到了总决战的阶段,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,在乡村推行“诚信中国”建设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为了加快濛江乡诚信体系建设,笔者对全乡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诚信情况进行了调研,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。

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诚信的问题:

一是思想贫困导致的不诚信。“入户最难的是核实收入,因为扶贫政策越来越好,很多老百姓会隐瞒收入,尤其是打工收入,尽管村里人都知道,但因为没有明确的证据,老百姓说没有也只能认定为没有,就出现了70多岁的老人因为打工收入脱贫,而40多岁的人则因为只有一点土地收入而不能脱贫。”在全乡脱贫攻坚调度会上很多村干部反映,“这么一来,越来越多的人就倾向于隐瞒收入。”

二是利益驱使导致的不诚信。“全乡上报的大豆玉米补贴亩数和春季统计的种植亩数相差很多,经农科站入村核实,最多的一个村多报虚报了近百亩,一块地,土地所有人、租种人重复报,还有贫困户自己没种,用别人的地报。”农科站工作人员反映,“很多情况村干部都掌握,但是出于种种原因,不愿意在村级层面核实,导致工作效率非常低,还不准确。”

三是标准变化快导致的不诚信。“不知道该怎么干了,标准变化太快,今天台账有一套要求,还没做完,又来新的模板和标准,尤其是村级档案,已经不知道什么该放,该怎么放了,一次检查一个标准,工作赶不上变化,光是整理材料就疲于奔命,”驻村干部反映,“现在户档案中的每一张表都需要贫困户签字按手印,老百姓都烦了,工作更不好开展。”

四是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导致的不诚信。“有些时候活干错了,但是领导没发现,上级没发现,自己发现了也不敢说不敢改,就怕说了反倒成了典型,被上面查。”这种心理在乡镇干部队伍汇总一定程度的存在。

诚信建设需要干群共同的努力,“官之至难者,令也”,基层工作繁琐复杂,却也与群众贴的最紧、靠的最近,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眼前和心上,基层工作人员,尤其是党员干部,在与群众打交道过程中不能禀以公心、不能以诚待人、不能有言必践,损害的不仅仅是乡镇政府的形象,更有损于党和国家的公信力与权威。

一是加强政府高层设计的预见性和科学性。“社会无信,则人人自危;政府无信,则权威不立”,特别是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和可见利益时,尤其要注意政策措施的时效性和实用性,政令前后一致,为基层操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基础。

二是完善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。宽容党员干部在新任务、新工作中的失误,打消顾虑、增强信息和勇气,正面激励党员干部担责干事,打造一支“不受虚言、不听浮术、不采华名、不兴伪事”的干部队伍。

三是指导形成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。在全社会形成“勤劳致富光荣,懒惰依赖可耻”的舆论氛围,做好典型选树,特别是通过村民自选等方式选树农村贫困户的致富脱贫典型,并给予一定的奖励,正面激励和发动贫困群众“去穷志”。针对部分贫困户好吃懒做、自由散漫、大手大脚等不良风气,完善村规民约,重点围绕脱贫攻坚不参与、产业发展不主动、致富增收等靠要、思想落后不进取等难点问题,制定行之有效评优罚懒奖惩机制和措施,提高群众自我管理、自我约束的能力,形成村民自发主动遵守、争先的氛围。(濛江乡党委副书记、政府乡长  张贵来

 

 


热点关注